不止于车——现代人的“第三空间”
有没有觉得车内空间是一个很独特的存在?它与家不同,不具有居住属性,也不似办公室,具有极强的办公属性,而是处于这两种环境之间,既有私密性又承载着不同场合下的社交属性。
在车上,我们可以跟家人、朋友畅所欲言,或是听着最爱的车载音乐欣赏沿途风光;无论是外出办公还是出门就餐、休闲娱乐,都需要这辆移动的空间帮助我们抵达想要去的地方。
社会学家奥尔登堡(Oldenburg)将这种非正式社交空间称之为“第三空间”。星巴克正是通过售卖第三空间的概念,在中国市场上大获成功,足见这种空间的魅力。
图源:网络
在互联时代,车已不仅仅是产品,还可以作为移动服务在新商业模式下使用,汽车空间共享化程度将越来越高。在全球,人们每天居然有近20亿小时是在车里度过的。在这样的空间内,如何让汽车更“懂”我们,满足更多生活场景需要?那就需要将汽车赋予“智慧”,这也是解锁智慧出行不可阻挡的趋势。
未来智慧汽车专注提高驾驶与生活体验
随着万物互联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的智能汽车这一想法会逐渐成为现实。与外界数字系统交互,未来将会有更多创新性场景在车上发生,这需要给汽车赋能,来辅助我们完成更高效的驾驶体验。
我们可以畅想一下,未来的智能汽车将如何助力我们的生活,帮我们解决可能会出现的各种状况?
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个例子。
五一假期将至,好不容易休假的我和家人打算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自驾经过“最美国道214”深入高原腹地。为此,我和家人花好几天精心做足了出行攻略,不过最重要的是,要检查调试好我们的出行工具才行。
图源:网络
好在我也早有准备。出发前半个月,我的爱车App已自动帮我生成了一份详实的整车车况报告:刹车片该换了,机油量ok,胎压稳定…… 但总体来说,还是需要去一趟4S店;经过我确认后,车况报告自动发送到我选择的那家维修站点,电子预约单已经收录在了手机里的备忘录里。等到了预约时间,目的地路线会提前下载到我的车上。
在等待保养的时间里,通过在手机上输入关键词,如:国道214、打卡点、民宿、5天、美食……旅行社经过我授权,利用大数据反馈,为我私人定制了几套5日自驾游的方案供我选择。这些方案通过结合车况水平、预算、旅行时间等综合因素,在手机端反馈最优路线,包括提供沿途充电点、住宿餐饮等行程信息,经过我的选择后下载到车上;同时心动民宿预约成功的电子单据也以短信和邮件的形式发送到了我的手机、平板等便携终端上……
(未来的智慧高速公路,图源:华为云官网)
当我驾驶在智慧高速上时,路况信息会以数字化的形式实时反馈给汽车,让它更“懂”如何筹划路线、分配时间,避开潜在的拥堵高峰甚至危险。
在驾驶过程中,我的爱车还会根据路况及天气环境的变化,调整车内温度、湿度、氧量,保证车内环境始终达到最舒适的状态。
通过停车场传感器,空闲车位的实时信息也发送到了我的手机和车载大屏上,我还可以免费预约车位,在距离最合适的地方停车。
同时,车内还能“看家”。在我们离家的这几天,家中状况也能通过摄像头和数据信息表,通过手机和车载大屏查看。
一切准备就绪,我对这次的长途旅行充满了信心与安心!
未来,智慧座舱语音、充电、违章查询、车况安全体验、车载娱乐新体验、车载AI创新等方面已经或正在成为可能。
这些美好、甚至有些已经进入日常生活的场景,是其背后看不见的力量在支持着我们完成这些车与车、车与人、车与家、车与智慧城市的交互。这默默无闻的幕后“通讯使者”是谁呢?
坐进驾驶室,我们很容易想到汽车的车机大屏,那么汽车中间的大屏幕,它是我们看得见的最直观的操作屏。但它是不是连接汽车和外部数字世界的关键设备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来看看汽车通讯系统,有什么需求和特点。
连接外部世界的车载隐形科技
要将一辆汽车连接到外部数字世界,需要的连接可不少:基站连接、卫星定位、无线网络、蓝牙、车联网交互…… 要实现上述业务,天线的数量和布局繁多而复杂,在车上该如何安插布局呢?
大家对于手机上的天线可能有所认知,无线信号对手机非常重要,很多厂商宁愿牺牲手机外观设计,也要先满足天线设计。
于此不同,相比小小一台手机,汽车在造型设计上考虑因素更多,如造型设计,风阻系数,碰撞存活率等。而无线天线则可能是在整体设计定型之后,才在车上找位置摆放,这样天线会存在于汽车的任何一个位置。
无线信号在车内传输,需要使用射频电缆,电缆会产生一定损耗,当电缆越长,无线信号频率越高,这个损耗就会越大。整车的无线信号性能要求是给定的,为了达到标准法规所要求得无线性能,就需要对信号重新放大以弥补这些损失。
可以看到,实现汽车联网,不是简单添加一个模组,需要从系统的角度来进行全面考虑。
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在车上将这些部件统一考虑,用系统的方法整合在一起。就像当年华为在无线基站上,整合各个不同的网元,降低运营商基站选址和供电的要求,推出SingleRAN(华为“一张网络”)一样,华为凭借在无线CPE(客户终端设备)、基站和终端天线的多年技术积累,积极探索车载通讯盒子和天线在车联网方向上的发展,推出了华为HiFin 新一代车载通讯系统:
车载通讯盒子(T-box) + 线缆 + 天线 = 华为HiFin
(华为车载通讯盒子)
华为HiFin将天线、线缆与车载通讯盒子集成在一起。对于车厂来说,好处不少:
1.在物料成本上,由于无需更添加复杂的线缆和接插件
2.无需额外的信号补偿设备,系统功耗变小
3.单一系统适配更多款车型,可以为车厂提高制造效率
4.更轻的重量,让汽车可以减重增加续航
5.更好的外观设计兼容性,未来整车的设计约束更少
搭载华为HiFin技术的汽车,其无线信号更容易做到在全路段网络中上网无卡顿、终端设备高速畅联,满足车主和乘客的各类通讯需要。
如今的整车行业,热闹非凡,车从一些人口中的“沙发+四个轮子”变为另一些人口中的“手机+四个轮子”。但从百年造车历史来看,既然造车没那么难,那为什么现在仅仅剩下那么几家?难点也是关键点在于企业对“车”的理解。
在服务家庭和个人的家用路由器和无线宽带终端(手机)获得巨大成功后,基于深厚的终端技术积累和无线通信经验,华为在10年前就已进入汽车前装行业,服务汽车通信场景。
从“车载连接”这个不起眼的领域开始,华为对上面这个问题尝试给出自己的回答:要造一辆好车,造好一辆车。通过了解汽车这个场景中,连接可能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结合自己在通讯行业长达30年的认识,华为HiFin给出了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华为车载通讯盒子)
数字化时代,车联网对未来的价值
尽可能快速、安全的将消费者从一个地方带到另一个地方,这是汽车最重要的移动属性。
而未来是属于数字化的时代,我们生活的城市环境也融入在数字化进程中。城市交通状况、路况、人的行为等都将信息数字化,车及背后人的通行意图也可以被数字化。
这一数字化的巨大改变是,车与车,车和外部世界之间可以“对话”、“沟通”甚至“交换意图”,带来的直接体验就是开车更安全、更高效。
(物联网时代,图源:网络)
而车背后的每个人(车主)也可以为车提供更多数字化信息,让车更“懂”人。连通人不离手的手机,车辆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数据信息,可以更好让车与人“交流”,让车“了解”个人的习惯、个性和特点,进而衍生出更多个性化的定制服务。
彼时,以华为HiFin为代表的车载通讯系统将成为连接车上的无线连接中心,连接汽车和外部的数字世界,是看不见的车载隐形科技。
在万物互联时代,人与身边的“物”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我们迫切需要与每天接触的手机、汽车、家用电器有更多的“交流”互动,让它们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服务,提供定制化的服务来满足更多的生活场景需求。在出行智能化的未来,人(手机)、车与家的连通,带来的变化具有无限想象和可能性,华为HiFin就是帮助车辆融入“万物互联”网络、让汽车“智慧”永不掉线的坚实支撑。
网友回应